•  會員系統
  •  聯絡我們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|
  • English
    • Languages
      • 繁體中文
      • English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圖書索取
  • 關懷服務
  • 活動花絮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會員系統
  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首頁
  • 圖書索取
  • 圖書索取
  • 妙音印經會
  • 經31 首楞嚴經懸鏡 楞嚴經通議 (尺寸: 21.5 x 15.5 x 3.6公分) 1
  • 經31 首楞嚴經懸鏡 楞嚴經通議 (尺寸: 21.5 x 15.5 x 3.6公分)

經31 首楞嚴經懸鏡 楞嚴經通議 (尺寸: 21.5 x 15.5 x 3.6公分)

25K 燙金精裝,內附全彩菩提迦耶千佛塔內供釋迦牟尼佛照片、十小咒,隨書附贈精美書籤1張。
 
我要索取
加入詢問車
 
我要兌換
經書簡介
《楞嚴經》,凡十卷,唐般剌密帝譯。其旨在悟明吾人之心性本體,真心真妙覺明,圓照法界,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;顯明如來藏,具足萬法,變現十法界。並詳明二種根本:一者、無始生死根本;二者、無始菩提涅槃,元清淨體;乃至人之五陰身,如何組織而成;人身之六根性,如何分別而有;明示修行漸次及大方便,說明禪定修行歷程。
《楞嚴懸鏡》、《首楞嚴經通議》,明憨山大師著。大師四十一歲時閱《楞嚴經》,閱至:「汝身汝心,外洎山河虛空大地,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。」便振筆疾書,將全經所證觀境寫下,取名《楞嚴懸鏡》。四十三歲時,學人請大師解釋《楞嚴經》。惟直至大師六十九歲時,才落筆寫書,並花五十天的時間,寫完《楞嚴通議》。 憨山大師因《楞嚴經》而開悟,曾說:「不讀楞嚴,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。」後又以《楞嚴經》印證自己所悟。並運用智慧,根據自己證悟的經歷,來解釋《楞嚴經》。
回上層


               
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旋遍措巴利他中心協會版權所有
@2017 T.P.K.T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175號13樓之1(地圖)
電話:+886-2-86926919(鄭大福師兄)
手機:+886-920181538(鄭大福師兄)

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